关灯
护眼

第一章 浅隐庄

    第一章 浅隐庄

洛水北岸凤翔府。

凤翔府是华夏帝国京畿道下辖六州府之一,最为出名的当属柳林酒。曾有官至吏部侍郎的裴守约送行西域使者,行至凤翔府柳林镇亭子头村附近,时值阳春三月,忽然发现路边的蜂蜜蝴蝶坠地而卧,裴侍郎甚感奇怪,遂命随行侍从查明究竟,方知是柳林镇上的一家酒坊的陈坛老酒刚开缸,其淳厚浓郁的香气随风飘至镇东南五里以外的亭子头村,使蜂蝶闻之醉倒。裴侍郎十分惊喜,即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凤翔郡守得知此事,特地在裴侍郎回京之时,赠送了几坛美酒。裴侍郎回京之后将此酒献于高祖皇帝,高祖饮之大呼甘润。遂将柳林酒定为皇室御酒。

当然凤翔不止是美酒有名,其城本身也有些许传说,传闻建城之初,城墙先后两次在建成之时,莫名坍塌。后有神兽凤凰落于城中一处甘泉饮水,此处甘泉被后人称之为饮凤池。凤凰饮水之后绕城飞舞一周,负责建造城墙的官吏见此祥瑞,赶紧让工匠沿着凤凰飞舞的轨迹重新设计建造城墙,建成之后再无坍塌,凤翔城也因此得名。

凤翔城内偏东城区域,有一座庄园,传闻是一位江湖豪客一掷千金买下的地基。这个庄园正是在囊括了饮凤池在内的八十亩地方之上修建的。内里扩饮凤池为湖,以君子亭为中心,将重新命名为饮凤湖的湖面巧分为三,亭榭楼阁棋布四周,奇石林立,翠竹成群,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典雅至极,更有几株百年古柳傲立在岸。

与城墙高度相当甚至高出几分的宽厚围墙拦住了庄园里的美景,朱红色的大门也是时常紧闭,也给这门上挂着“浅隐”二字匾额的庄园增加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这一日的黄昏,在城门临近关闭之时,有一老一少牵马由东门进了凤翔城,浅隐庄距离东门极近,只有二三百步的距离。这一老一少进城之后毫不停留,直奔浅隐庄大门。庄园大门也在这老少两人临近之时,迅速打开,从里走出四位妙龄少女快速将二人迎了进去,而后大门又无声关闭。

天色将暗,湖心君子亭中已经亮起了八盏灯光,亭心的大理石桌上摆放着几盘精心准备的餐点,两壶美酒,老少二人对坐而饮。

“舅舅,我可馋这口柳林酒馋了一年多了,您说说这酒以前我也没觉得有多妙,这一年多不喝吧,又想的紧,来,我敬您一杯!”小的其实也已不是少年,瞧着年纪也就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眉眼之间挂着些许懒散,点滴疲倦,嘴角微翘,笑意开口。

被年轻人唤作舅舅的老者,两鬓微白,面白无须,脸上是有几分阴柔之气。这个老者如果摒弃脸上的阴柔,再年轻个几十岁,确实与那年轻人有三四分相像。

“陛……陛……”老者嘴里那个下字却是结巴了几次都不曾喊出口。年轻人一双丹凤眼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远处站立的四位少女,微微摇头。

老者无奈叹息一声,小声道:“小离,你知道的,我不善饮酒,也怕饮酒误事,所以极少喝酒,自然也品不出这酒的妙处,今日我陪你喝一杯,明日我就去京城吧。”

“舅舅何必如此着急,明儿就冬至了,吃碗饺子,歇息两日再出发吧,绣衣郎不是传来消息么,说那新皇帝三把火烧的很旺。罢了吏部侍郎,任命了王弈韬做那吏部侍郎,任其恩师赵旭尧为中书令,更是将那肥的流油的户部尚书关某人抄家入狱。赵旭尧被压在国子监做了六年司业,这才当了一年不到的大祭酒,就从这从三品一跃当上了正二品大员,当朝文官领袖,造化不浅啊。”年轻人就着盘中的腊驴肉,酒壶就拿在左手上不曾放下,时不时的喝上一口。自古传言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腊驴肉是精选驴肉,配以陈皮、肉桂、白芷等药材,再加入调料,经特殊方法制成的熟食,肉质劲道,味道鲜美,拿来下酒是最美不过。

喝着酒吃着肉,说着的却是这朝廷大事,看来这两人的身份也是不简单。年轻人现在叫丁离,一年多以前叫姜离。姜离是谁?随便去问问华夏子民,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姜离,华夏帝国第三任皇帝,九岁登基继位,十三岁亲政,改年号承平。亲政之始便擒杀了权臣白立功,白立功是三朝元老,在姜离登基之后是当朝权势最大的辅臣。可惜狼子野心,企图把持朝政,被姜离设计擒杀,经此一举,皇帝姜离之名传遍天下。而后十五岁平定属国的西域叛乱,设西域道,将西域真正纳入了华夏版图。而后打击地方豪门士族,任用寒士贤能,改革官职,修订律法,削减赋税,广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可以说年纪轻轻的皇帝,让华夏帝国步入了真正的国泰民安,盛世繁华。承平六年,皇帝姜离三份废除藩王制度的圣旨离京,送入当朝三位藩王封地府邸,三位藩王几乎同时起兵造反。几乎在圣旨离京的同时,世代忠良、名将满门的的杨家大将杨子岩已经奉旨统帅三十万征南大军南下神川江。

神川南道是皇室宗亲广安王姜乾的封地,姜乾与皇帝姜离算是同辈人,只不过年纪却是比姜离大了将近两轮。广安王的头衔是世袭的,为人蛮横,荒yín无度,奢靡无比,在封地胡作非为,可谓是恶名远扬。在广安王府所在的平州城内是可以让小儿止啼的存在。

广安王姜乾在接到圣旨的时候,根本不待传旨太监将圣旨读完,就一刀将那战战兢兢的中年太监的头给砍了下来,更是怒极之下,一口气砍杀了包括自己王府仆人在内的一十八人。满身鲜血的广安王直接提着刀坐在门槛上,让下人去召集王府群臣。

然而蛮横的广安王仓促组织起的七万大军,仅仅是刚北出平州,就迎面撞上了南渡神川江的征南大军。征南大军中像是早就知道广安叛军会出现在此,早就在这处宽敞的江南平原之上摆好了阵势。等七万广安军陆续绕出平州北部的丘陵地带,出现在视野中的是一线黑潮。正面三万弓羽卫分左中右三营,快若奔雷,瞬间逼近六百步,离广安军只剩三百步左右,进入弓箭射程之后,便是整齐的一轮攒射,而后静止如松,人人抽刀。广安军挨了这一轮攒射,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江南平原的东边两里之外,杨子岩长子杨青山一马当先,亲率三万洛水黑骑由东向西冲杀而至,洛水黑骑是华夏精心培养的重甲铁骑,人马俱是黑甲着身,玄甲覆面,每一名洛水黑骑都手持黑铁长矛,背负两根短矛,腰挎战刀一柄。冲杀如洛河东流之水,黑潮奔腾。乱作一团的广安军就像是纸糊的一般,就被黑水铁骑冲散。一轮攒射,一轮冲锋,七万广安军溃不成军,本就是仓促召集的平州、卢州、青州三州的卫戍军,毫无纪律可言,此时死的死,伤的伤,哀嚎一片,剩下的也都开始四散而逃。

广安王姜乾见此阵势,心知大势已去,混乱中扯碎了身上蟒袍,丢了顶上王冠,也调转马头往西南的大山之中逃窜而去。广安王的造反就此烟消云散,更像是一场闹剧,短短六日便被镇压。

杨子岩让其堂弟杨子光带领杨家的五万洛南步卒和分出一营的一万弓羽卫打扫战场,处置降兵,维护神川南道三州安稳。自己则带领余下的二十多万征南大军往东南穿过岭西道、五岭山脉奔赴武历王姜劳的封地岭南道。

武历王姜劳要比皇帝姜离和广安王姜乾高出一辈,戎马半生,藩王之位是真正靠自己打出来的。曾追随华夏高祖皇帝(也就是姜离的祖父)从西夏小国起兵,征战中原。如今的华夏版图在高祖皇帝统一之前曾四分五裂,遍布大小十余个国家。高祖皇帝姜尚志图高远,从西夏小国的一国之王,逐鹿中原,最终统一了全国,定都长安,建了自大秦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