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0章 棉花搬运工

    农历九月二十日,接替田佐,出任益州副州尉的张近之,被司马府任命为主将,何元为副将,起州兵一万,出发前往南中朱提郡,崔广翰留守益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益州的新兵器,绝大部分被田佐带走,装备直属军,此番进入南中,必须补充一轮。

    冬天快到了,长安城往年都会下雪,棉花还没有全面推广进来,需要跑一趟酒泉,甚至西域。棉花,一直是我心中所念的大事,路途遥远,除非中原之地能够种植,否则很难推广起来。

    酒泉郡守府。

    “化宇,想不到一个月时间,本王又见着你了。”

    “化宇叩见仙师君王!”

    “起来说话,本王此次来,专门为棉花一事,说说酒泉郡棉花种植的情况。”

    “禀仙师君王,酒泉棉花种植两千亩,今年的收成,亩产达到200斤。”

    十四斤一匹布,每匹五十尺长,三尺宽,长不到十二米,宽七十公分富裕。一匹棉布价格,介于麻布和绢之间,以最低两百文计算,一亩不到三千文,不计算纺织的费用,经济价值,和种植水稻和小麦差不了太多。

    “西域棉价多少?”

    “禀仙师君王,西域亩产远远高于酒泉,轻松就能达到400斤,价格2文一斤。”

    棉花单价有些悬殊,酒泉的棉价,至少要贵一倍以上,才有种植的价值。不过西域的棉花运进来,搭上路费,说不定更贵。

    “化宇,西域的棉花差不多收获了,可有法子很快能采购一批?”

    “禀仙师君王,酒泉、敦煌采买的棉花、棉布,来自于昆莫城和车师国,在伊利和疏勒国,棉花种植更加广泛。有两个西域棉花商人与下臣有联络,前两天已离开酒泉,据说前往了敦煌。”

    “去敦煌。”

    不由分说,拉着马化宇进了传送门。

    “化宇,你去联络棉花商人,带来见本王。”

    旁边的韩文栋,才搞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禀仙师君王,敦煌至昆莫,不过一千四五百里,十日可到,君王若需要棉花,文栋可组织客商,运来敦煌中转。”

    “十日就能到?”

    当初领着伊吾人,可是走了近两个月。

    “携两匹马,快马奔袭,日夜兼程,不出五日即可。”

    听到这里,不由得心动,是否应该把昆莫城拿下来?

    想的太远,拿不拿下昆莫城,都是明年的事,想办法带些棉花回长安城,冬天的被褥有着落,大家才能体会到棉花的好处。一般老百姓的被褥,里面填充的,都是稻草之类的枯草,富贵人家,会填充羊绒毛;或者鞣制过后的兽皮,拼凑缝补在一起,制成一床兽皮被褥。

    “文栋,棉花可运来敦煌中转,或者在敦煌纺织成棉布,不过本王现在需要一些棉花,运到长安城制作被褥,百姓们方便度过冬天。”

    “仙师君王放心,文栋一定办成此事。”

    “文栋,可知西域一带,棉花一年有多少产量?”

    别答应的痛快,最后西域棉花缺货,马化宇和韩文栋非商贾出身,此事还是不放心。

    “禀仙师君王,文栋马上联系客商,询问西域棉花一事。”

    只能等等,不能平白浪费时间,当下传送到神刀铁矿谷。

    “仙师君王,小人黄诚孝叩见仙师君王!”

    仍然是小吏黄诚孝,见到我后满脸带笑,虔诚的模样。

    “诚孝,辛苦了!本王取一些矿石就走。”

    移山填海,一半灵气消失,一千余吨铁矿石进入仓库,修为比以前高出不少。

    转眼返回敦煌,城内寻一空地,开始炼器。

    马刀、长刀各三千把,长枪枪头三千个。尽管炼器效率大大提高,炼制完所有东西,足足花了一整天时间。

    第二天马化宇和韩文栋一同前来禀报:

    “禀仙师君王,西域棉花产量已打听清楚,伊利和疏勒国大约有一万亩,昆莫城和车师国附近,只有三千亩。”

    “可有联系到伊利和疏勒国的棉花商人?”

    “伊利和疏勒国路途遥远,尚需时间,只联系到昆莫棉商,正好经过敦煌,愿意尽力筹措三十万斤。”

    果然,没有销路,西域不可能种植那么多棉花,仅仅三十万斤,搬运也是难题。仓库搬运一次,估计只能达到三万斤,需要搬运十次,容积有限,棉花又太轻。

    “唤昆莫棉商来见本王。”

    “小人阿里汗叩见仙师君王!”

    “阿里汗,你是哪里人?”

    “小人车师国人,常年奔走于车师、酒泉之间,马大人和韩将军知道,小人一向信誉可靠,安份守纪。”

    “三十万斤何时能筹措到?车师国或者昆莫城交货,作何价格?”

    “仙师君王,小人回到昆莫城,一日内就能凑齐。此番前来酒泉,就是向马大人移交棉花,小人仓库还有备货,若能昆莫城交货,小人只收四文。”

    一千两百两银子,这家伙收购回来,每斤能赚一半。

    “四块金砖,”

    扔了四块金砖出去,阿里汗用手掂了掂,看了看成色,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