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三章 汝南郡

    谯县位于后世河南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处。由谯县向南阳郡需向西南横穿沛国和汝南郡。

    沛国面积很小,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加上谯县这个州治在,地方上颇为安定。

    三人用了一日半的时间过沛国经由郸县入汝南郡。

    自从入了豫州,一路上除了遇到吕布奉命追捕童渊的事,他们还不曾见过似兖州那般贪官恶霸横行,所见俱是百姓安居,县治井井有条。

    “阿叔,这豫州刺史可以啊!把豫州治理的快追上我们冀州了。”赵云见这田地不曾有荒芜,田里的百姓勤于劳作,不曾有愁容,不由心生感慨。

    赵普点头道:“这豫州刺史王允,文韬武略自然是上上之选。”

    他话才出口,不由暗呼糟糕,从开始的谋划中他就因为太重视曹操,而忽略了这个同在谯县的一州刺史王允。

    这个王允也就是后世以貂蝉诱惑吕布,诛杀董卓的王司徒。

    不过历史上的王允与演义中差别还是较大的,他起码是这个时期中上等的人才,不是只懂美人计和反间计。

    据赵普在史料中了解,王允为人果敢坚毅,不阿权贵,秉公执法,不惜为此得罪他的上官。但在后汉腐败的朝廷仍旧能够平步青云,由此可见一斑。

    这里简单说一下王允,王允出身太原王氏,王氏为山西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地方大吏,在当地威望显著。

    王氏源自姬姓,因出自周朝王室,时人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

    由于王允的出身望族世家,又天资聪颖,独具慧质,很快被并州刺史邓盛提拔为刺史府别驾从事史。

    在邓盛升入朝堂担任太尉之后,联合其他两位三公,同时征召王允为九卿之一侍御史。

    黄巾之乱爆发,临危受命,被朝廷任命为豫州刺史。

    初任豫州刺史期间,王允征辟尚爽、孔融等名士担任王允的从事,率领重兵讨伐黄巾军。最终配合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彻底击溃汝南一带的黄巾军。

    “有点可惜,我们应该登门拜访一下。”赵普有些遗憾。

    周仓道:“先生若是引以为憾,我们何不折回去,反正出谯县不远。”

    赵普摇头道:“罢了,反正我们一开始的计划中也没有他。”

    他是颇为欣赏王允的才华的,只是后来王允引诱吕布杀了董卓之后,愈发骄傲自满。因蔡邕一句话,就将他下狱处死,连蔡邕祈求自断双腿,只会留一条老命编撰汉书他都不允许。

    这点让赵普打消了调转马头的想法,毕竟他终究是想和蔡邕结为亲家的。

    假若最终压未能改变局势,他们之间的冲突可能还是避免不了,那就不去结识了。

    汝南郡是后汉末排的上号的大郡,郡治为平舆。

    共辖制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等三十七县。

    现任徐璆为汝南太守,徐璆其人无论是在演义还是史书中都算是有才干之人。

    徐璆曾担任荆州刺史,当时董太后的姐姐之子张忠做南阳太守,因有权势放滥不羁,得赃数亿。徐璆临当之部,太后派中常侍把张忠嘱托给徐璆,让他多加照顾。徐璆回应:“臣身为国,不敢听命。”

    董太后发怒,连忙召回张忠作司隶校尉,想用威势徐璆就范。徐璆到任之后,依律揭举上奏张忠臧馀一亿,派冠军县上簿给大司农,来揭发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贪贼的,全部法办,一时威风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