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四十七章 执金吾(2)

      袁绍和曹操等人在第二次党锢之祸时,组成过一个短暂的反宦官政治联盟,其中就有许攸和何颙等人。

  只不过,因为宦官们权势滔天,他们能做的只有积极解救党人以及帮助他们的家人避祸。

  袁绍等人频繁的活动引起了宦官们的警惕,《后汉书》记载: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赵普以为此时的袁绍和曹操是有相似之处的,也就是说现阶段的袁绍并非是想要谋求什么封疆大吏,一方诸侯,乃至图谋天下。

  他有匡扶社稷之心。

  这在众多的史料中是有依据的,除了对抗宦官,解救党人之外。

  《献帝春秋》记载: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在袁绍雄踞河北期间,作为一方诸侯都能够广施仁政。

  后世的历史学者方诗铭也认为袁绍出身世族,有豪杰之心、游侠本性,这些都是袁绍的优点,也是袁绍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凭借,他得到“名豪大侠,富室强族”的支持,最后雄据河北,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叱咤风云,雄据一方。

  尽管后来支持他的各方势力,有的相互火并,有的背叛投降,最后使袁氏政权烟消火灭。但是,在后汉末年的战乱时代,袁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这点在袁绍年轻的时候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如今的雒阳城,袁绍无疑是年轻一辈的士人领袖,哪怕他是白身。

  基于当前京师中错综复杂的局势,赵普和卢植以为执金吾一职与其落入他人之手,不如主动举荐袁绍。

  汝南袁氏是氏族名门,甚至可以说是当今第一世家。按道理当属卢植一派的士人阵营。

  但因为其族中领袖官至三公的袁隗在乱世之中恪守的是明哲保身之举。

  先是不助党人,后是与大将军何进交情匪浅。

  及至卢植异军突起,成为士族领袖,袁氏族人多有不服的。

  他们袁氏门中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本该由他们引领天下士人。

  袁隗或许觉得无所谓,他官至三公,也算是名闻天下,深知卢植如今虽然也是风光无限,可境地之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旦朝中爆发党派之争,无论是外戚、宦官还是士族,必然会有一到两方血流成河。

  河西窦氏在窦宪、窦武这几代哪一朝没有他们窦氏的皇后?何等显贵?

  最后还不是落得身死族灭。

  他早已经过了年少轻狂为了权势和名声不顾一切的年龄。

  但袁绍和袁术这一辈的年轻人可不这么以为。

  因此从派系上来说,袁绍出身士人门庭,却并非卢植士族一派。

  何进倒是笼络过袁氏,比如史书就有记载在执掌朝政之后,让袁隗担任太傅,与他共录尚书事。

  他正是通过袁氏的名声来拉拢士人公卿的。

  卢植在赵普商议时就曾担心袁绍会不会为何进所用。

  这点在眼下的局势可不是杞人忧天,袁绍在京师之中交游广阔,在卢植达到声望之巅前,一直非常活跃。

  许攸等人各州郡的士人名流也都是在袁氏的庇护下,谋求诛宦之举。